“我们残疾的身体不是用来悲叹、自怜,是可以彰显这人间最美好的爱情和生命。希望我们的婚礼能成为社会了解罕见病的窗口。”
疾病的折磨,挡不住爱情的到来
25日上午12时许,长沙某酒店,在唱诗班祝福的歌声中,新郎、32岁的张伟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危丹,缓慢的走过幸福门。在牧师的见证下,他将钻戒戴在新娘危丹手指上。
张伟和危丹都是湖南湘潭人。张伟在17岁确诊患上帕金森病,说话吃力行动不便;危丹在15岁发现得了脊髓炎,右脚截肢离不开轮椅。两个年轻人一见钟情,誓言将爱情进行到底。
“我和丹丹于2015年5月15日相识于网络,五天后在丹丹家见面了。她把我当偶像,心目中的男神。而我第一眼就被这个在家自闭四年的女孩的甜美笑容所吸引。”张伟说。
因病痛折磨、债台高筑,曾一度想放弃生命的张伟在家人和朋友的关爱下,接受手术后走出自闭的阴影。2011年,他开通博客取名为“与帕共舞”,用文字记录自己与帕金森病做斗争的点滴,帮助病友坦然面对人生。
而同在一个城市的危丹通过网络看到张伟的故事,主动加了张伟的微信。“截肢、爸爸离世,一连串的打击让我封闭起来。”危丹说,她渴望找人倾诉。
缘分就是这样的妙不可言,两人相爱了。美丽的爱情给生活增添了多样的色彩,让张伟毅然决定用自己并不健康的身体一辈子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危丹。
“我们疯狂过,一起去橘子洲头看烟花,在多彩的烟花中紧紧拥抱在一起。”张伟说,更多时候是丹丹躺在床上,自己坐在床边学习。“我们行动越来越不方便,但我们内心越来越自由。”
2016年1月5日,张伟和危丹领取了结婚证,希望能在相遇一周年的日子举行婚礼。而经济上的窘境,让愿望不得不延期。但张伟依旧承诺:“我要给丹丹一个真正的婚礼。”
为了帮助张伟和危丹圆梦,张伟身边的朋友通过网络众筹的方式,帮两人举办了这一场慈善婚礼。150余位来自中国各地的病友、爱心人士共同见证两人步入婚姻殿堂,送上真挚的祝福。
“感恩生命中给我们关爱和力量的朋友发起这场公益慈善婚礼。”张伟说,今天他作为新生家庭的主心骨,将担当起家庭责任,爱护妻子,保护妻子。
“我们的爱情有太多的挑战,但一定会携手一直走下去。”危丹说,不要抱怨命运的不公,上天对每个人都是仁慈的,只要努力做好自己,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能战胜的。
“我们作为年轻的罕见病病人,在有心人的鼓励下勇敢的去相爱并进入了婚姻。”张伟说,他要站在世界的舞台上分享患病后的经历,告诉遭遇不幸的人,只要勇敢面对,就能拥有精彩的人生。
治疗技术:帕金森病康复的希望
“细胞刀”技术治疗帕金森病适合人群广,价格优惠,并以精确度高、安全性大、疗效可靠、立竿见影的效果受到患者推崇。
济南脑科医院“细胞刀”技术治疗帕金森病患者手术成功率99%以上。
它是一个微创手术,适合人群广,价格优惠,手术时间短至40分钟,安全性极高。
手术无需开颅,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患者在术中一直处于清醒状态,可以更好的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手术效果立竿见影,患者的手脚颤抖、僵直等症状在手术过程中就会消失,疗效非常显著。
据济南脑科医院专家介绍,“细胞刀”即为“微电极导向脑立体定向术”,它是由计算机工作站,手术计划及导航系统、脑立体定向仪、电生理微电极、多功能射频仪等精密仪器组成。“细胞刀”这种微侵袭神经外科手术不需开颅,只是头部做局部麻醉后,钻一小孔,手术时病人处于完全清醒状态,可与医生随意交谈,有极高的安全可靠性。
“细胞刀”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手术刀,它是运用CT或MRI扫描,寻找靶点区域,初步定位,以微电极及射频电生理检测针,测出脑细胞群的电信号及电生理参数,通过计算机系统描绘出震颤细胞群和僵硬细胞群的位置和范围以及内囊视束等重要神经结构的关系和距离,即“细胞刀制图”,使手术从解剖定位提高到功能定位。将脑定位的精确度从传统手术的厘米数量级提高到百微米数量级,将治疗帕金森病技术从核团水平提高到细胞水平。用温控射频仪准确地对靶点一次性摧毁,不损伤周围神经结构,使肢体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症状立刻消失。
帕金森病并不是无法治疗,只要找到能够治疗帕金森病的三甲医院或者大型专科医院,使用正确的治疗方法,就能够让帕金森病不再困扰患者正常的生活。